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1(视频加图文珍藏版)
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,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。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,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,救度众生,不求余果。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。主讲人慧海老师,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,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,深入研修“楞严独步”圆瑛大师的《楞严经讲义》,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。
请读者以圆瑛法师《楞严经讲义》原著为准。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,请遵照原著!
【PPT 第 45 页】
2.佛问修行成就者入三摩地的最初方便法,并让文殊菩萨点评
2.1由六尘/五根/六识(十八界除外耳根)证入圆通
我们今天分享实修部分。恰好今天是佛陀成道的纪念日,佛陀成道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: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,但因为有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所以不能发挥如来的妙用。
佛陀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单词: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,家长也好、领导也好,通常都会强调两个字——【能力】。我们会评价这个人有没有能力,那个招聘来的员工或中层干部有没有能力。能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其实【能力】就是佛法的中道义。这个“能”就是我们能听、能看、能闻、能嗅、能触、能思考的“能”,就是我们的真心、本能。我们的“能”本来就具足了一切,而且每个人都有完全一样的“能”。佛陀也好、阿弥陀佛也好、观音菩萨也好、文殊菩萨也好,我们凡夫也好,是完全一样的,都是圆满的。但是, 每个人的“力”却是不同的。
释迦牟尼佛、药师琉璃光佛、阿弥陀佛,他们的“能”得到了完全彻底的开发,所以他们的妙用是无穷无尽的。观音菩萨,文殊菩萨,地藏菩萨,普贤菩萨,他们开发的妙用就有一些专门的方向。用众生的分别心来看,文殊菩萨是代表智慧的,说明文殊菩萨的“力”,智慧开发的多一些;地藏菩萨的“力”是愿心、悲心、孝心开发的更彻底;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,在大慈大悲的“力”开发得更彻底;普贤菩萨执行力是超强的,所以是普贤行愿。
我们凡夫众生,主要是开发出了贪吃贪睡,各种贪嗔痴的无明烦恼,我们从“能”里面也开发出了很多“力”。其实贪嗔痴也是力用,只是这个用不太妙, 只是一个用,但也是本自具有的“能”里面所开发出来的力。
【能力】这个词,大家能够充分去悟的话,也就是佛陀成道日讲的那句话。所以,佛陀成佛以后金口一开,第一句话其实就是讲了两个字:【能力】。
“能”就是遍一切处的、如如不动、不生不灭的法身,“力”就是随缘显相、发挥妙用的报身和化身。所以,【能力】就是法报化三身。
所有众生的“能”完全相同,即是空如来藏,而众生的“力”却千差万别,即是不空如来藏。任何“力”都是从“能”里面开发出来的,离开了“能”,是没有额外的“力”出现的。所以,【能力】就是中道实相,非一非异,非空非有。
能力怎么去开发呢?需要修炼。虽然是凡夫,我们仍然具有完全圆满的“能”,现在要把潜藏着的所有的“力”开发出来,发挥遍一切处的妙用。
简单复习一下前面佛陀对阿难三个疑问的回答:
1.因地心和果地觉要相匹配,不生灭的因地心在哪里?佛陀让罗睺罗敲钟,声音一会儿有、一会儿没有,而能闻之性并不因为声音有了就生了,也不因为声音没有了就灭了。不管声音有还是没有,“能闻之性”是不灭的,就算肉体消失多少遍,轮回多少次,它也是不变的、不动的、不灭的。密示用耳根实修。
2.什么是轮回的根结,结是怎么形成的?佛陀开示:从一念不觉产生无明, 而有了识阴,然后次第产生了行阴、想阴和受阴,最后形成坚固的妄想,就是我们可见的色尘,叫色阴,次第产生了五阴。
3. 如何去解开这个结呢?佛陀告诉阿难要用中道的方法去观修这颗真心, 就能把结解开。解结有三个过程,先把根结解开,即【此根初解,先得人空】, 把“我执”破掉。然后【空性元明,成法解脱】,把行阴也破掉。最后是【解脱法已,俱空不生】,破掉“法执”,证得无生法忍。这三个阶段涵盖了破五阴、解六结、超五浊、越三空,名词不同,意思完全一样。
现在佛陀就让在场的大成就者们来汇报一下各自的修行过程。大家在前面学悟门基础理论的时候,已经明白六尘、六根、六识,这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。后面佛陀又开示说七大(地水火风空界识)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。所以,理论上,从二十五种方法去修行都是能成就的。
在听取汇报前,佛陀先定了一个调子:大家从十八界去修行都能成就,你们这些已经成就的修行者过去是怎么修行的。娑婆世界众生根基较差,而且很多又是初学者,所以需要文殊菩萨对这些修行者做个点评,让文殊菩萨推荐一个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的修行方法。
A.【六尘】修行方法:
A1. 声尘:
按照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顺序,第一个人汇报修行应该是色尘,但此处是声尘,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密义,经文没有明说。佛陀有意密示我们要从声音起修,最初由声音开头,最后一位由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结尾,首尾呼应。这一点大家留意。
憍陈如汇报:他一开始就跟着佛陀修行,佛陀成就以后,到鹿野苑给五比丘开示了苦集灭道四圣谛。他从佛陀讲法的声音里面悟到了【妙音密圆】,佛陀讲法的声音,虽然是尘相,而他却能悟到声尘即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妙真如性,“密”是无漏,“圆”是遍一切处。佛陀讲经说法的声音,虽然尘相是虚妄的,而其性却是真常周遍的。从听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音悟入了如来藏。从这方面大家也能看出来,从十八界任何一个地方起修,确实是可以圆通的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音声杂语言,但伊名句味。一非含一切,云何获圆通?】文殊菩萨是要为初学者选一个方法的,音声里面有语言,语言比较容易引起我们第六识的分别,我们的攀缘心很容易就被勾起来,会去揣摩这句话啥意思,那句话啥意思,甚至还要去推测话外音,一句话并不能包含所有话的意思,怎么能获得圆通呢?对于初学者而言,声尘确实是很难获得圆通的。
从文殊菩萨点评,大家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修耳根圆通时,切勿使用带有语言的声音。我们之前引用佛陀、文殊菩萨、观世音菩萨的原话互相印证,修耳根圆通应该使用【动静二音】。修耳根圆通的人必须高度重视。
A2.色尘:
优波尼沙陀汇报:他是修“白骨观”的,在禅修垫上打坐,从头到脚开始观修,颅骨长的什么样子,四肢的骨骼,包括手的上臂下臂、大腿小腿里面,所有的骨骼是什么样子。顺序是首先观人的皮肤,把皮肤脱下来扔在一边,然后肌肉扒下来放在一边,剩下全是骨骼,观这些白骨。这个方法对淫欲很重的人很管用,可以观一位很漂亮的美女,观了以后一层一层地撕下来,撕掉以后是白骨,到最后观这些白骨也会腐烂掉;观时间长了以后,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厌离心,离淫欲就很远,可以戒色。这个是南传佛教非常通用的修行方法,观白骨的不净,还有各种脓啊血、鼻涕、小便、大便、肠液、胃液,什么都有。观到最后会对人的肉体不再留恋,生出很大的厌离心。
优波尼的观法则更进一步,他观到最后,发现色相也归于虚无,乃至虚空也没有了,所以他悟到【妙色密圆】:色尘皆归于如来藏妙真如性,也就是“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”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色想结成尘,精了不能彻,如何不明彻,于是获圆通?】色尘是坚固妄想凝结而成的,一个初学者,在打坐过程当中要把一个人观没了,本来一个大活人,有血有肉有皮肤骨骼,脓血、屎尿等都在这里面;要把这些观没了,并且要观到虚空都没有了,初学者是做不到的。文殊菩萨认为这是不能证圆通的。
A3.香尘:
香严童子汇报:他嗅沉水香而证道,沉水香的香气是扩散、广泛弥漫的,在修行中观香气的来处和灭处,发现香味并没有来处、也没有灭处。前面分享过,香味并不是产生于沉水香这种物质,而是来自于大脑皮层所显相的一种感觉。死人是闻不到香味的,就算把满屋子都点上沉水香,死人也闻不到。十番显见第一番显见“见性是心”,此处以此类推“嗅性是心”,能嗅之性是心,不是鼻子, 香味也并不来自于沉水香、旃檀香等物质本身,而是我们的心产生的一种感觉。
香严童子通过观香味没有来处、没有灭处,他悟到【妙香密圆】,香味其实是我们的自性所发出来的一个妙用,即“自性真香”,或者叫“性香真空,性空真香”,透过香尘悟入了如来藏妙真如性。其实香尘也是我们觉性之海里面的一种感觉,感觉的显相需要依赖于燃香这个外缘和人类的鼻根,若不燃香,觉性之海里面的香味就不能显相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香以合中知,离则元无有。不恒其所觉,云何获圆通?】我们的鼻根去嗅香尘时,只有香点燃了才能够闻得到;如果香灭掉了,嗅觉也就没有了,嗅觉与香尘是不恒常的,所以是很难获得圆通的。
A4.味尘:
药王药上二菩萨汇报:这两位菩萨累劫累世做医生,遍尝所有的中草药,有的是有毒的,就死过去了;但是他们发了很多大愿,所以再次投胎来仍然能做医生,还去尝中草药,一直在轮回当中帮助众生,后来成菩萨,仍然以医治众生的疾病作为菩萨的妙用。二位菩萨在尝草药的时候,发现草药的味道非空非有,非是舌生,非是草药生,非是自生,非是空生,悟入中道实相。
我们以陈皮为例,当你拿一个陈皮用舌头去尝,你感知到了陈皮的味道,这个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?陈皮的味道并不是从陈皮来的,也不是从舌头来的,如果把一个陈皮放在死人的舌头上面,他的舌头也在这儿,但他没有任何感知。陈皮的味道是我们的心感知到的,如果说这个味道是实有,事实上这个味道自性是空的,并没有非常实在的、非常坚固的这么一种味道存在这儿;如果说味道没有,但是陈皮的味道又了了分明地被体验到,这就是中道。【非是身心,不离身心】,陈皮的味道并不是由我们的舌根来产生的,但是如果离开了舌根,也就没有这个味道了。第九番显见【显见超情】,就是说我们这颗真心,既不是因缘法,也不是自然法,也不是非自然法,也不是非因缘法。药王药上二位菩萨对此体会非常深刻。事实上,陈皮的味道就是我们如来藏循业发现出来的一个显相,自性本空。
药王药上菩萨通过尝味,体悟到【因味觉明,性味真空】,尝陈皮的味道, 反观到有一个能尝的心,所以味尘也归入如来藏妙真如性。二位菩萨在因地修行, 通过尝味,【反尝尝自性,性成无上道】。但是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说,是非常难修的,大家不服气的话,回去拿个陈皮或者香蕉皮去舔一舔,看看能不能证入如来藏妙真如性?理论上咱们已经明白了,从事上咱们是证不到的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味性非本然,要以味时有。其觉不恒一,云何获圆通?】舌根和鼻根比较相似,味道并不是本来就有的,陈皮来了,味道就有了;如果没有陈皮,就没法修了,没办法经常修炼,很难圆通。那么药王药上菩萨为什么能证得圆通?因为他们已经修多少劫、修多少世;另外,菩萨的根基就适合修这个,人家多少世是医生。
A5.触尘
贤首菩萨汇报:贤首菩萨在沐浴的时候发现:沐浴的水既没有洗尘,也没有 洗身体。洗澡时,水接触到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种水流过身体的触觉,观察这个触尘的来处和灭处;水淋到我们的身体,这个触尘是由水产生的,还是由身体肌肤产生的?还是由水和肌肤的和合产生的?我们讲根尘,这个地方根指的是身根,可以理解为皮肤的触觉感受器。回到第一番显见,能触是心,触觉不是水产生的,也不是肌肤产生的,是心显相出来的;所以,触尘也是如来藏妙真如性。【根尘俱灭,真性显发,悟妙触宣明】:贤首菩萨由触尘反观自性,沐浴时的触尘,并无实质,而是真心自性显发出来的显相,若无沐浴的动作,触尘是不会显相的。
“妙触宣明”,“妙”指的是不动、不变、不灭的真心,“触”就是随缘显相的触觉,中道实相显发。此时他对自己身体的感知、对水的感知,全部都消失了, 所以根尘俱灭,如如不动的自性便水落石出了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触以所触明,无所不明触,合离性非定,云何获圆通?】这个跟上面两个也非常类似。沐浴的水来了,流到我的身体了,才能够产生触觉,没有水的话这个触觉就没办法显相了。在这个一离一合中,触觉不恒定, 很难修出圆通来的。
A6.法尘
摩诃迦叶汇报:迦叶尊者是灵山法会上拈花一笑的当机众,佛陀拈花一笑,他就知道佛陀的心意。他是修灭尽定的,先稍微讲一下灭尽定。
世间的禅定,分为欲界定、色界定、无色界定。灭尽定则是出世间的禅定。如果修到欲界定的话,你在这一生结束以后可以投身到欲界天。欲界天有六层天,从第一层天一直到第六层天都非常不错,寿命从几百万到几十亿岁。他化自在天的人民,他想要的一切物用,不用自己去生产、销售、购买,第五层天的天人会供养他们。这么潇洒的生活,仍然还在欲界,等寿命完了,要么再继续修更深的禅定,即色界的禅定,要么继续下堕轮回。
如果你修色界禅定,这一生结束以后可以投身到色界天,修到哪一层就会投生到那一层天,天人福报确实是非常好的。色界禅定有四禅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。这些天人寿命就更久了,而且也很高大,都是身高几十万公里的,都是几十亿岁、几百亿岁乃至几千亿岁寿命,禅定的功夫要求就比较深了。比如说三禅,就特别有意思,三禅有一种极乐,二禅是一种比较粗重的喜,三禅的乐是一种深度宁静的、平静到极致的乐,心灵体验到非常的精微的乐,达到了六道众生当中最快乐的程度。到四禅的时候,舍心为主,已经不苦不乐了,四禅天里面很复杂,有四禅天的凡夫天人,还有三果的阿那含圣者在此静修,准备证得阿罗汉果位。
再往上就是无色界禅定: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。无色界天人的心性特点是【厌色】,所以他们是没有色身的;寿命是按照大劫计算的,最高能活八万大劫,一大劫十三亿年,这相当于一百万亿年。但仍是凡夫,报终往下掉的时候也是很惨的,站的越高摔得越重,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涅槃了,没想到还在轮回里面,所以很容易诽谤佛法而堕入大地狱。
超越无色界的禅定,就是灭尽定,又称“灭受想定”。摩诃迦叶修灭尽定, 在定中观察到色身香味触法六尘每一念都在生住异灭。我们虽然修不到灭尽定,在打坐中去观念头,还是能够观到念头的生住异灭的,一个妄念(比如 “想吃苹果”)突然生起的一刹那,就像猫抓老鼠一样,你看到了这个念头,观察它,“刷”的一下,生住异灭四个阶段就过去了。从生起到中间的住和异(变化), 再到念头完全消融,一瞬间就过去了。如果能够培养这个能力,对于你修真心是很有好处的。所以摩诃迦叶说他看到六尘每一念都在变化,而空寂不坏,即能观念头的心,本自寂灭,不会坏掉。修灭尽定的人,定中前六识全不起现行,意根也灭掉了。所以,佛陀称大迦叶“久灭意根”。
注意:灭尽定,其实是把意根(第七识)的一半灭掉了。
为什么第七识会灭掉一半呢?第七识是一个枢纽,它的前一半去把第八识的种子抓取出来,让前六识起现行。所谓现行,就象打开电视机屏幕让它显相,同时把前六识的各种的行为传入八识并记录在案,储存为业的种子,第七识的后一半执持八识见分为“我”。灭尽定灭掉的是前半个染的第七识,还留半个净的第七识执持八识见分。入灭尽定的人,身心能够度百千劫,犹如一弹指。摩诃迦叶尊者现在还活着,这是真实的。
身心度百千劫。心是不生不灭的,所以百千劫、万亿劫都不在话下。在坐的师兄谁都是百千万亿岁,谁都是无量寿。但是身体度百千万亿劫,这是需要入灭尽定才能够做得到。二千六百年前,佛入涅槃前把衣钵交给摩诃迦叶,让他等弥勒菩萨 57.6亿年后下生到人间,成佛时交付衣钵。他就在云南的鸡足山入灭尽定。
有很多人到云南鸡足山,希望能够幸运地见到他。确实有一些高僧大德见到他了,佛法不可思议,用凡夫的六识心根本不能想象。迦叶悟到【妙法开明,消灭诸漏】,“法”是法尘,也就是念头,悟到法尘即如来藏妙真如性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法称为内尘,凭尘必有所。能所非遍涉,云何获圆通?】法尘是由前五识落谢的影像,所以是内尘,是所观察的客体,因此对应就有能观察的主体,主客体不能遍一切处,是很难获圆通的。
稍微多分享一些这种修法的日常应用:在生活工作当中,我们会有很多情绪,也有很多念头。当念头来了,烦恼来了,你去直视它;看着、看着,烦恼就没有了。任何情绪,悲伤、抑郁、忧愁、愤怒、嗔恨等等,都是法尘;来的时候,你去观察它的起灭变化。怎么做呢?
第一步:先觉知到情绪的生起,并且对此下明确的定义,比如:嗯,这就是愤怒;噢,这就是悲伤,等等。
第二步:识别情绪的起因,是因为过去的声音,还是过去的场景,或者过去的味觉、嗅觉乃至触觉记忆?
第三步:单纯地看着情绪或念头,观察它起灭的全过程。
上述的三步法显然是笨办法。学了楞严经,找到了闻性的人,就无需这么费事了。情绪来的时候,直接反观,能观察到情绪的心是如如不动的,虽然能映照出各种情绪,而心本自空寂,不是任何一种情绪。这都是从情绪中解脱的方法。去过普陀山的人,一定都看到了海边的“师石”上有四个字【回头是岸】。
普陀山、珞珈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,观音菩萨是耳根圆通成就的。耳根圆通最重要的修法就是“回头”,也就是“反闻闻之性”,不去攀缘外境的声尘,而是回头去看自己能闻的心。利用法尘修行时,也是“回头是岸”,我们不去看念头或情绪的起灭,而是看着映照出一切念头或情绪的那个如如不动的真心,这个如如不动的真心就是彼岸,而念头或情绪就是生死苦海。
B.【五根】修行方法(耳根放在最后压轴)
B1.眼根
阿那律陀汇报:他在修行时喜欢睡觉,佛陀看着他都着急,佛陀也会骂人的。大家不要以为佛陀总是现慈悲相,佛陀骂人时也够狠的,骂阿那律陀:你总是睡觉,最后就会变成大海里的螃蟹、蚌这些东西;一睡一万年,你睡吧,好好去睡。人有的时候真是需要刺激一下才能醒悟。阿那律陀被佛陀骂醒了,开始非常精进的修行,结果精进过头把眼睛修瞎了。佛陀教了他一种方法,叫“乐见照明金刚三昧”。他修了以后,开了天眼。其实天眼、天耳等神通都是我们的如来藏心本具的功德。阿那律陀不需要透过浮尘根、胜义根,就能看十方世界像看手里面的小苹果,【灵光独耀,脱离内根】。十番显见已经开示过,真心是迥脱根尘的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见性虽洞然,明前不明后。四维亏一半,云何获圆通?】人类眼根有一个缺陷,只能看前面的,和左右两边各一半的范围,后面的就看不到了,所以是不能获圆通的。文殊菩萨还是指我们初学者不能圆通。
B2. 鼻根
周利盘特迦汇报:鼻根的修法现在是非常广泛的。很多地方传授观呼吸的禅修方法:观察鼻根的入出息,吸气是入息,呼气是出息,把心系在呼吸上。观察吸气过程,有生住异灭,呼气过程也有生住异灭,观察每一次入息和出息的生住异灭。他观察到【诸行刹那】,刹那刹那都在变化,都在生住异灭,这是南传佛教的修法。《楞严经》则更进一步:要反观,也就是“回头”;反观入出息之相本空,并没有一个坚固的体性,相是空的,是没有自性的,观到相空后豁然开悟,贯通诸法。
文殊菩萨点评:【鼻息出入通,现前无交气。支离匪涉入,云何获圆通?】鼻根本来就是不圆通根,左鼻孔和右鼻孔是不通的,所以是“现前无交气”,是没有办法获得圆通的。
B3. 舌根
憍梵波提汇报:他是观舌根尝味,在尝的过程中,突然“回头”,反观能尝的舌根之性,【非空非有,中道一味】。这和前面讲味尘修法是一样的道理,以品尝川菜为例,我们的能尝之性,是来自于川菜么?来自于浮尘舌根么?死人的肉舌也在,为什么无法知味?是川菜和舌根和合产生的么?都不是。能尝之性脱根脱尘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。下面的修行境界,大家一定要背诵下来。
★★★★★【内脱身心,外遗世界,如鸟出笼,离垢销尘,法眼清静】。
【内脱身心】,能尝之心,八识见分,和内四大构成的身体可以分开的。大家仔细想想,如果不能分开,我们就白修了,而且根本没必要修行,因为死了就断灭了,一把火把身心一起烧掉了,全部都没了。
【外遗世界】,能尝之心,八识见分,也能够超越外五大构成的器世间的一切尘相。这两句话就是“十番显见” 之“迥脱根尘”的意思。
【如鸟出笼】,鸟比喻因地心,笼比喻三界,到此已破色阴和受阴。
【离垢销尘,法眼清静】,破想、行、识三阴,破一品无明,分证法身。文殊菩萨点评:【舌非入无端,因味生觉了。味亡了无有,云何获圆通?】舌根的缺点,就是需要东西接触舌头才有味道,不接触就没有味道,所以对初学者来说,是很难获得圆通的。
(未完待续)
相关阅读: